企业文化故事丨我与企业这十年 走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路上

发布时间:2022-12-27 15:38:00          

我的企业就是我的“家”,这个“家”的名字就叫──中铁一局集团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她从诞生已经有71个年头,而我来到这个“家”里也已有18个春秋。我一直深爱着这个“家”,因为她有厚重辉煌的历史、有国之大者的担当、有敢为天下先的文化,有包容、和谐、团结、上进的氛围,还有一千余名可敬可爱的“家人”。

我的企业是新中国最早的铁路给排水与环境工程施工企业,长期致力于水务工程、环保工程、市政工程等各类工程建设,也是中铁一局集团“铁路、公路、城市轨道、水务环保”四大战略板块的骨干企业。在过去的十年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新征程上,我的企业以“营造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为使命,以央企的责任和担当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专业和匠心为社会奉献了一座座优质精品工程,也成就了企业十年的发展黄金期。

企业这十年的发展变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响应新时代号召、顺应历史潮流,勇作生态文明建设“开路先锋”的十年。作为一名中央企业员工,这十年能参与美丽中国的建设是一名工程人的荣耀,这十年能见证祖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是一名建设者的自豪,这十年能和企业一同实现“企强人富”的目标是一名员工的心愿。

这十年,我们一直在为“绿水青山”事业认真建造。抚仙湖,云南省第一深水湖泊,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也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为了解决抚仙湖沿岸日益增长的农业及生活污水排放问题,保护这颗“高原明珠”,澄江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应运而生。2017年8月22日,我的企业承建的澄江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22亿元项目,主要为污水收集处理(管网工程)、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农村供水工程及运营、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及相关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范围覆盖澄江市全区,惠及抚仙湖沿湖径流区域。项目实施范围涵盖6个镇区(街道),192个村组,施工涉及面积大,作业难度大,沟通协调工作量更大。通过我们耐心、细致的对抚仙湖沿岸各村组挨家挨户的污水收集施工,有效截断了城乡生活污水,使主要入湖管道完成脱劣,实现了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全域污水处理全覆盖,确保抚仙湖I类水质长期稳定。项目的圆满建成对全国农村污水治理及人居环境提升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相对于“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水乡,干旱缺水的西北地区水资源是极其宝贵的。2018年,企业承建的一项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饮水工程,成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标志性工程,这就是“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水源工程”。银川市紧临黄河,却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省会城市,长期的无序开采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超采区和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极易导致环境恶化和地质灾害。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通过引用黄河水源替换现有供水水源,实现了几代银川人取黄河水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梦想。中铁一局市政环保公司凭借着强劲的专业优势成为这项投资75.92亿元工程的施工“主力军”,承担了约70%的施工任务。悠悠黄河之滨、巍巍贺兰山下,市政环保人摆出了上百公里的战场,塔吊、履带吊、汽车吊,吊车林立,装载机、挖掘机,机械轰鸣,运碴车、进料车、混凝土灌车、拉运大型管道的车辆来往穿梭,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十个月的施工会战中,市政环保人克服重重困难,撸起袖子加油干,与时间赛跑,月度最高产值打破企业施工纪录两倍以上,最终于2019年12月向银川人民交出了一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值得骄傲的是,企业近年来还专注于水务、环保施工新领域的探索。我们从承建广东省规模最大的地埋式污水处理厂—西朗净水厂为起点,摸索积累了大量独到、成熟的施工经验,为此后承建杭州亚运会保障工程萧山第四(地埋式)污水处理厂,以及佛山市首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甘肃省首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奠定了基础。此外,企业先后在兰州市、成都市、佛山市等地承建了多项医疗废物垃圾处理工程,这些工程的顺利建成,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十年,我们从未改变“造福人民”的初心和使命。2013年1月,我们收到了由中共甘肃省委、甘肃人民政府颁发的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先进集体”奖牌,这是具有特殊含义的奖牌是我们履行央企责任、勇挑舟曲县灾后重建重任的见证。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灾后重建迫在眉睫,而建设、生活所需的水源问题的未能妥善解决是舟曲灾后重建的拦路虎,后经国务院、甘肃省委省政府批准而实施舟曲灾后供水工程项目。我们作为中央建筑施工企业,在接到省政府命令后,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畏艰险、跑步进场、昼夜鏖战。项目建设团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喊出了“排除万难,早日建成,一切为了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口号。百废待兴,难上加难。有的人在进场初期吃了一个星期的方便面,有的人连续多日工作16个小时以上,有多人穿了两层棉衣深夜坚守在施工现场……这一切都是为了早日让灾区人民喝上安全的饮用水。建设团队克服了灾后生活条件艰苦、物资运输困难、冬季施工等重重困难,以优质高效的作风、敢打敢拼的精神,仅用了7个月时间就实现了永久性供水工程正式向老城区供水,在短时间内解决了舟曲县城人员生活、生产用水问题,同时也彻底改变了舟曲县长期以来由于季节变化造成的供水紧张局面,让舟曲县人民群众更加坚定了重建家园的信心。

2022年3月,长春市再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连续多日新增确诊病例一千人以上,疫情防控形势极为严峻。为应对疫情隔离治疗,长春市急需建设多个隔离设施。3月22日,公司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部接到了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产业创新基地疫情防控方舱隔离点建设任务。在疫情危急时刻,在长春项目的同事们闻令即动,主动立下军令状,写下请战书,成立党员先锋队,迅速完成施工方案制定、人力物力集结等前期准备工作,顶风冒雪,星夜逆行,作为首批援建队伍到达建设现场。面对零下10多度的低温,参建人员通宵达旦,全力抢赶进度,仅用100余个小时就完成了55间方舱室建设任务。为尽早完成建设任务,施工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建设,有的人每天仅休息4个小时。在前期施工机械及人员紧缺的情况下,现场管理人员主动承担起最苦最累的活,肩扛手抬,不少人手上磨出了血泡,但建设进度丝毫未受影响。在最后的攻坚阶段,建设者提出“不睡觉、不吃饭,也要完成方舱建设任务”的口号。在全体参建人员奋力抢赶下,首批1500平米、57间方舱室隔离方舱提前8小时交付使用。在完成建设任务后,项目党支部书记到当地管委会及业主请缨,“我们项目部全体党员干部随时准备着,再次赶赴抗疫一线,与长春人民一道,守护长春常春。”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一局人从成立以来就有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的光荣传统。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5000余名一局职工赶赴唐山抗震救灾,圆满地完成了抗震救灾任务。1981年宝成铁路山洪暴发,一局人奔赴抢险一线,提前40天完成抢修任务。1996年南疆地区遭受百年罕见洪水袭击,一局人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在天山深处浴血奋战,保证了天山南麓抢险设备物资的运输,并承担了严重水毁地段的决战。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宝成铁路徽县段109隧道山体出现多处垮塌,还是中铁一局的抢险突击队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提前实现了隧道的抢通。作为共和国铁路建设的“长子”,担当、奉献一直是中铁一局人从未改变的底色,而这无私的奉献精神也让“天下第一局”的招牌越来越闪亮。

这十年,企业文化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中铁一局人在七十多年的历程中筑路报国,勇挑重担,在服务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实践中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独特的“一路争先”企业文化,市政环保人也在“一路争先”文化大旗下孕育出了代表企业特色的分支文化──“水文化”。“水文化”以“营造碧水蓝天,建设美丽中国”为企业使命,发挥生态环保工程建设领域的专业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为己任,把祖国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作为我们永恒的追求。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把企业职责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用智慧和匠心建造保水护山的精品工程。

中铁一局前身西北干线铁路局由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立,他们身上人民解放军“铁的信仰、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担当”的铁军精神没有褪色、延续至今,成为了企业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的企业文化始终流淌着红色血脉和筑路报国情怀,在新的历史时期,市政环保人将传承红色血脉作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形式,持续砥砺红色品格,用红色基因激励一代代市政环保人攻坚克难、奋勇向前,走好新时代企业发展的长征路。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市政环保人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弘扬“水文化”,建好水工程,保护水环境,用文化的力量引导广大员工发扬光荣传统,安全优质高效地建好每一项工程,将大国脊梁的担当都熔铸在一座座工程中,为祖国的绿水青山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回望过去的十年,我深深为企业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做出的贡献感到自豪。

今天,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我坚信我和我的企业将会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路上看见更加美丽的风景。

(作者:中铁一局市政环保公司  陈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