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心中装着百姓——梁家河参观归来

发布时间:2019-08-23 18:38:00          

文 / 张帆  

8月14日至16日,我参加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在延安举办的“全媒体时代企业传媒融合与创新发展”培训班。15日下午,集体乘车前往距延安60多公里外,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七年的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参观。

汽车沿着公路颠簸着,行驶了一个半小时。临近梁家河村,只见公路两边不远处,便是几百米高的黄土山。山壁陡峭,人员很难攀登。带队的延安市安塞区黄土地红色文化培训公司的刘荣老师告诉我们,“当年,习近平总书记等15名北京知青,与梁家河的乡亲们一起,每天爬上山顶,耕田种地;下得坡来,拦河打坝。流了不少汗,吃了不少苦啊!”


当我由衷的夸赞公路两边胳膊粗细、挺拔的杨树时,刘荣老师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梁家河村是绿化的样板。现在,咱们延安二区十一县的马路两边,全部实现了绿化;干净,漂亮着哪!”

参观时,身着军便装、英姿飒爽的年轻女民兵,热情、亲切的为我们免费讲解。她带领我们先后参观了习近平与北京知青,为乡亲们打出的第一口生活饮水的“知青井”;面积不大,但却整洁、有序的“梁家河村史馆”。习近平带领知青,为村里创建的全省第一口沼气池;习近平独居和与另外五名男知青合住的两孔土窑洞;还有带红蓝色塑胶跑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场”。梁家河品牌特产专营店,梁家河邮局,梁家河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更有“休闲雅极品乡土文化、怡情小酌尝农家风味”的粱家小院.......


右边第二间窑洞(墙上有标牌),为习近平当年住的地方

梁家河村有两个村民小组,126户、360人。其中常住的42户、110人;可耕地面积580亩,人均1.6亩。就是这样一个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小村落,却走出了共和国新一代的领导人——习近平。

从1969年1月23日,来到梁家河插队落户;到1975年10月8日,离开梁家河上大学。青年习近平在这里度过了“四关”:跳蚤关,饮食观,劳动关,思想关。在参观习近平居住的窑洞时,我掀开炕上黑灰色的旧毡子,露出米色的炕席;用手一摁,真硬!心想,当年知青们躺在这样的炕上睡觉,是什么滋味儿啊?!

15岁到22岁,这正是青年习近平的人生观、幸福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七年梁家河不寻常的劳动与生活,让他魂牵梦绕,终生难忘:“当年,乡亲们教我生活、教我干活。我那时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后来,擀面条、蒸团子、腌酸菜,样样都学会了。”“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习近平如是说。

习近平努力、认真、踏实地为梁家河的乡亲们办实事:带领大家不仅打出生活饮水井,还打了两口灌溉农田用的大井;他远赴四川学习,为梁家河的乡亲们建起能烧饭、烧水、供暖、照明用的,也是全省第一口沼气池。

习近平当年建的全省第一口沼气池

1974年,当了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带领群众建起五座大坝,可淤地148亩;建起了磨房,代销店,缝纫社,铁业社等等。后来,习近平人虽然离开,但心系山村的乡亲们。1988年2月。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的习近平,帮助村里首次通电,让全村村民用上了电灯,告别了煤油灯照明的历史。1993年9月,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回村看望群众,筹集20多万元,为村里的孩子们建起新的校室。2007年8月,2008年7月,2011年5月,2014年5月,身居高位、日理万机的习近平,四次复信梁家河党支部、村委会,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惦记他们的党建,教育。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场

如今,梁家河这个陕北高原的小山村,已经名扬五湖四海;“梁家河品牌”的五谷杂粮,走进了祖国许多城市的超市。延安市有关部门,己将其与延安革命纪念馆,黄帝陵、乾坤湾、南泥湾、枣园旧址、壶口瀑布,并列为供中外游客参观、学习,游览的七大景点。

习近平深情的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第二故乡。这么多年来,家乡每一点发展变化,都让我感到高兴;家乡每一次灾害事故,也都让我牵肠挂肚。”这就是北京知青习近平。这就是人民领袖习近平。在他宽阔的心中,满满装着的永远是人民群众。

参观归来,感受良多:“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习近平同毛泽东一样,其远大的理想与抱负,正是在青年时期经风雨、见世面磨练而成。习近平在梁家河村插队七年。在2400多天中,风吹日晒,雪打雨淋,上山耕地种粮,下坡筑土打坝;吃的是粗谷杂粮,睡的是坚硬土炕,时有跳蚤袭咬........如此艰难的生活经历,培养了他“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强信念,坚定了他“为人民造福福祉”的人生目标。

中国是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更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群众占全国总人口85%以上。当中国人民的好领袖。一定要深谙国情,懂得农村、农业和农民。梁家河村七年的磨砺,使习近平与毛泽东一样熟悉了“三农”。“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习近平诗)

评论领袖人物,亦是听其言、观其行。学习与纵观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他始终坚持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政策方针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与管理经济、军事、外交、经贸、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等,无不如此。

端正党风,富国强军;反腐倡廉,“打虎拍蝇”,深受人民赞誉。习近平同志以人民利益考量,前无古人地做到了:反腐倡廉,“刑上大夫”,抓了、判了搞政治阴谋活动,严重破坏、分裂党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从严治军、富国强兵,抓了、判了买官卖官、腐败堕落的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大搞特权、“毁我长城”的军委常务副主席郭伯雄。这是何等的政治智慧与魄力?又是何等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举一件大家熟知的日常事例:试问,如今的首都街头,还能屡见到某些地方官员、商务人士,或者富豪车辆挂军牌;还能见到诸多军车在长安街上逆行、闯红灯,而无视公安交警依规执法的现象吗?!如此等等,振聋发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核心基础,又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宗旨与根本责任。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人物。习近平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人民领袖。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富国强军,繁荣经济,长治久安,共享太平,就要坚定不移地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从内心深处拥护和爱戴习近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