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供领导力两模型一机制”牵引数据驱动下的年轻干部精细化管理实践
发布时间:2025-05-07 10:09:39
一、基本情况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以下简称广州供电局)是全国电网规模第一的省会城市供电局,主要从事广州电网的投资、建设与运营,供电面积7434平方公里,供电客户数677万户。近年来,广州供电局坚持以世界一流为目标,不断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供电可靠性连续十五年在全国地市级供电企业排名前十,供电服务满意度在广东省和广州市公共服务调查中实现十五连冠和二十三连冠。
广州供电局深入落实国有企业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部署,大力开展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围绕“以五化强五性”,探索构建“广供领导力两模型一机制”(领导人员“三层六维”分析模型、领导班子“5C”结构模型、继任管理机制),推动数据驱动下的干部队伍体系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着力完善干部继任者机制,以高素质干部队伍助力能源电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成果获2024年度人才供应链最佳实践企业TOP20奖项(包括比亚迪、欧莱雅、南航、中国平安、首钢集团等各行业2500余家企业参评)。
二、典型做法
以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目标为引领,通过开展全面测评与盘点,建立“一人一册”,从基本信息、能力素质、“知事识人”标签等维度,全面“识别干部”;通过建立干部继任流程机制,构建干部“继任三池”,聚焦关键岗位,量化评估、精准识别、定向培养干部,及时持续“发展干部”;通过构建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模型、研究“优秀班子画像”,贴合组织需求“搭配干部”;搭建干部管理数字化平台,即时集成、分析干部数据,推动“智慧决策”,进而持续提升核心组织能力,实现战略目标。
图1 年轻干部精细化管理实践路径
(一)构建“三层六维”分析模型,解决“识别人”的问题。
从知识、经验、素质三个核心层次,专业、阅历、年资、能力、气质、动机六大维度构建领导人员“三层六维”(知识、经验、素质三个核心层次,专业、阅历、年资、能力、气质、动机六大维度)分析模型,解决“识别人”的问题
一是构建“三层六维”分析模型。基于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及领导干部管理要求,通过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采用理论溯源、战略研读、标杆研究、关键人员访谈及岗位分析等方法,构建“三层六维”分析模型。
图2 领导人员“三层六维”分析模型
二是搭建干部一人一册,开展“年轻干部画像”。对全局800余名干部开展能力素质测评,18个基层党委单位104名班子成员开展“一对一”访谈,近5000条工作履历数据进行标签完善,建立干部“一人一册”。基于干部日常监督、综合评价、年度和任期业绩、定期调研、急难险重历练、专项培训等信息,以数字化手段持续更新维护“一人一册”干部档案。由直线经理、分管领导定期更新评价意见,关注短板是否得到补强,优势是否得到发挥,了解干部是否在学习成长,跟踪掌握干部履职情况,实现过程可回溯,干部选育管用有依据。
(二)建立关键干部岗位继任机制,解决“发展人”的问题。
建立关键岗位干部继任机制,设置“活水池、蓄能池、继任池”,明确入池标准、在池培养、出池规则,构建关键干部岗位继任算法模型,突出干部精准培养和实践锻炼,实现干部继任的全链条体系化管理,解决“发展人”的问题。
一是构建关键干部岗位继任算法模型。聚焦主责主业,明确10个继任关键岗位并搭建继任算法模型,实现继任人选自动推选。模型涵盖6大维度(政治素质、基础、历练、实绩、潜能、专业匹配),19类标签,76项指标,区分客观、主观标签,将干部综合素质进行量化。通过对照分析绩优人员(分析绩优人员共性特征、识别与对照组人员差异较大的鉴别性指标,探索绩优干部画像的关键维度,反复迭代优化模型参数)、辩证考虑职级经验(职级经验不是任职年限越长,得分越高。考虑到任现职级不到2年的经验过短尚需要积累,而职级经验过长则可能出现倦怠产生沉淀层的情况)、精准计算专业匹配度(设置职级系数、单位层级系数、衰减系数、经历时长系数精准计算人选专业匹配度)、深挖“个人绩效”价值(将个人绩效与岗位变动、组织绩效等情况关联,更加关注个人绩效“含金量”,动态看待个人绩效,识别出真正优秀的干部)、识别岗位核心标签等方式,反复迭代优化模型,提高人岗匹配度。对标行业案例,该模型在完整度和岗位匹配精准度等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二是提出继任建议人选。深化网公司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机制,探索构建“知事识人”标签评价体系,开展以具体事例和数据作为支撑对干部设置主观标签,做到“知事”才能“识人”,进一步提升识人的精准性。参照网公司标签体系,对全局三级正(副)干部近3000条工作履历数据进行标签完善,开展数据分析,提出10个关键岗位继任建议人选,明确人选的优势和提升建议等。
三是运作继任三池。推动继任者按照“之字形”、“直线型”、“立交桥”发展路径精准赋能(“之字型”成长路径,适合培养复合型管理干部(例如机关-基层轮换、党建-业务轮换);“直线型”路径,用于打造专业类管理干部(选取部分输电、变电、配电等核心专业的三级副及以下岗位,设计专业线典型成长路径,培养一批纵深型专业干部);“立交桥”式循环流动,强化干部交流轮岗,加强廉洁风险防控,同时通过同类型专业不同管理场景(区局-区局轮换),不同专业不同管理场景的轮换(主网-中心),激发干部活力,增加专业理解厚度)。干部继任三池实施动态管理,优进绌退,持续打造政治强、信念坚、本领高、作风硬的优秀继任者队伍。
图3 干部继任者机制
(三)构建领导班子“5C”模型,解决“搭配人”的问题。
从班子基本条件、“一把手”特质、班子成员特质、团队有效性和班子业绩五大维度出发,构建领导班子“5C模型”,解决“搭配人”的问题。
一是开展理论研究和标杆调研。开展领导班子结构搭配文献和相关理论研究,分析行业标杆案例,赴上海、江苏、杭州供电公司开展现场调研,在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对标。
二是模型构建与迭代优化。结合广州局实际,从班子基本条件、“一把手”特质、班子成员特质、团队有效性和班子业绩五大维度出发,构建基层单位领导班子“5C模型”。总结优秀班子搭配特点,优化评价标准,有机结合广州供电局“三层六维”评价模型、关键干部岗位继任算法模型,迭代优化领导班子“5C模型”,进一步提升模型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三是强化实践应用。基于“5C模型”,开展基层单位“班子画像”,对全局18个基层党委单位104名班子成员开展“一对一”访谈,收集日常评价、工作报告、能力素质测评等多维立体数据,从配置是否最优、条件是否互补、气质是否相容、合力是否形成等角度展开分析”,形成18份班子画像和基层单位班子分析总报告,做到基层单位班子分析“全覆盖。
(四)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智慧决策”
建设干部管理数字化应用,立体呈现各基层单位“一人一册”“班子画像”,丰富干部数字化移动应用场景,提升工作便携性。将模型与数字化系统结合,实现班子结构分析一键生成、空缺岗位人选智能推荐,为开展干部选拔任用提供“智慧辅助决策”。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建立“一人一册”常态化更新机制,定期开展干部测评,动态更新数据库,跟踪掌握干部履职情况,实现过程可回溯,干部评价有依据。以数字化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加强干部日常数据集成共享,跟踪掌握干部履职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针对性加强管理提醒。
三、工作成效
通过构建胜任力模型、优化继任机制、强化班子建设等一系列措施,2023年以来,广州供电局各层级年轻干部数量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干部队伍厚度进一步夯实,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建立年轻干部画像,动态掌握干部多维立体数据,为干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广州供电局特色的“三层六维”分析模型,对800余位三级正(副)、四级正(副)干部进行能力素质测评,覆盖率99.1%。借助科学的测评工具,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对全局干部队伍进行画像,做实做细做精干部成长发展全过程记录,为干部继任管理、科学选拔任用提供重要支撑,为后续的定向培训、管理激励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二)建立三池,确保继任无忧
一是成熟运作干部继任管理体系后,解决关键岗位继任干部储备不足的问题,不断激发组织活力,形成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不断涌现的局面。
二是继任人选得到快速、精准赋能。加强继任人选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专业间的岗位历练和经验积累,促进螺旋式成长进步,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设计“直线型”路径,培养纵深型专业人才;实现“立交桥”式循环流动,强化干部交流轮岗,对任职满6年的81名干部进行调整,在新环境中焕发干部新活力。
三是后继有人,干部队伍变得年轻起来。既考虑今后5年需要,又着眼今后10到20年乃至更长远发展需要,建立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优秀年轻干部继任队伍。“金字塔”梯队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通过运作继任者机制,各层级年轻干部数量显著提升,年轻干部数量较上年提升83%,“85后”三级正、“90后”四级正实现零的突破,为改革发展提供充足的干部储备。
(三)优化基层单位领导班子配备,增强整体功能
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正职,注重老中青梯次配备,注重“经验能力是否互补、性格气质是否相容”,科学合理搭配班子,不断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和活力。持续优化年龄结构,新提拔4名“80后”担任班子正职,5个班子配备“85后”副职,班子的整体专业素养符合单位基本职能,熟悉本单位主营业务的干部在班子中平均占比为74%。
该成果打破了传统的干部选拔任用模式,引入了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等现代管理方法,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成果中的模型和机制具有普遍适用性,易于在其他企业复制和推广。通过数字化应用平台的搭建,实现了干部管理的持续优化和迭代,保证了推广的长期有效性。
通过提高选人用人的精准性和科学性,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该成果有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人力资源部
张志辉、陈丽、陈伟健、黄瑞琳、和伟超、朱莉、王浩楠